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俗世奇人7

[创意说明]

俗世奇人7

本文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两个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把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俗世奇人”的大本领大智慧。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作品

? 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是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呢。当代作家冯骥才就被他们的故事所打动,而写就了一部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两篇《刷子李》《泥人张》。

二、整体感知,初步把握人物。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 思考两个问题:

(1)刷子李与泥人张称呼的由来?

(2)读了刷子李与泥人张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物的总体印象如何?各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刷子李是一个 的人。

泥人张是一个 的人。

三、品读课文,结合语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1、采用跳读的方式,将文中的体现两位奇人高超手艺的语句勾划出来。

2、结合文中的词句体会他们手艺之神奇。要求学生抓住文章中进行细节描写的字词感受。

四、再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活动中思考。

1、设置“面对面”情景,深入思考作者带给读者的话题。请同学们任选一位奇人,再读他的故事,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讲述出来。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可以一个人准备,也可以和他人交流。

2、指名发言,推荐说得最好的两个同学扮演刷子李和泥人张。

3、面对面交流:

(1)刷子李和泥人张的对话。

(2)观众可以根据文章中对于他们的描述,向其中任何一位提出一个最想知道的问题。

(3)主持人:两位手艺人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如何传承发展你们的手艺是否有新的打算?

(4)请观众就他们的想法作评述。

五、推荐阅读《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作品。

??简介小说中其他人物,勾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开展课外阅读。

六、品味文章中富有特色的语言

??学生自学,在课文中作旁批,指导旁皮的一些技巧,然后集体交流

七、拓展延伸,说说身边的奇人

[资料平台]

快 手 刘 冯骥才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胡乱挥霍也使不尽。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

“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

“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

“瞧吧,在哪儿呢?”

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

四边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

“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我臊得脸发烫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圈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这人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