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北京2011年中考语文预测试题(6)

2011年中考预测卷6

北京2011年中考语文预测试题(6)

(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案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阅读自然,欣赏春的清丽,秋的丰(shuò) ;阅读社会,(jiàn) 别是非曲

直,善恶美丑;阅读人生,感受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在阅读中汲 取丰富的营养,在倾吐中展现你敏捷的才思。

2、用成语替代文中画线的句子,使语言更为简洁。(2分)

德州作为“九达天衢,神京门户”,黑陶故土,历史文化非常的久远(A)。伴随着改革大潮,德州经济文化的发展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B),德州人正以其开放的心态,实干的精神使这座名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A. B.

3、下文中两个画线句各有一处语病,请修改(在答案卷上说明改法即可)。(2分)

我爱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当读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句子的时候,①我仿佛觉得周围的空气里充满弥漫着桃花的芬芳,耳畔似乎萦绕着老人孩子的欢声笑语,②我心中产生了到“桃花源”一游。

4、下列对名著与作家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B、《伊索寓言》大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的寓言,少部分是以动物为主的寓言。书中不少内容是赞美当时社会现实的,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C、沈从文,湖南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课文《云南的歌会》就是他的作品。

D、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被誉为

“俄罗斯文学之父”。

5、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每个人都渴望青春,憧憬自己的未来,那就让我们为火红的青春鼓劲、加油、歌唱吧! 请围绕“青春”参与综合学习,完成后面题目。

①写出你对青春的感悟 。

示例:青春是一条奔腾的河,是一条充满惊涛骇浪的河。(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正值青春年少,你将以谁为榜样,简述其主要事迹。(50字以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你来担任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你将发出怎样的青春誓言作为结束语?(50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试题共10页】第1页

6.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

①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蒹葭》)

② 陆游在《卜算子?咏梅》 中表明作者坚持真理、至死不渝精神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让我们想起孔子在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一句话:“ , 。”

④ 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 :“ , 。”

⑤大陆送给台湾的一对大熊猫乳名叫“团团”和“圆圆”,代表了两岸人民的心声。苏轼的“ , ”也表达出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福。

⑥我国的酒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酒经常成为古今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请写出一整句与酒有关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每题2分)

夜泛西湖五绝(其四)

北宋·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注] 菰蒲:水草。前者俗称茭白,后者俗称香蒲。

①这首诗开头两句写景,写出了夜西湖的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两句中“渐”与“更”用得精彩,任选一处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3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曹刿论战》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②歼焉。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子鱼论战》

[注]①泓:河流名称,泓水; ②门官:护卫官。

【九年级语文试题共10页】第2页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2) 公伤股 ( )

(3)忠之属也( ) (4) 战于泓( )

9.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子鱼论战》与《曹刿论战》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的在地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了这两则短文,从宋公败绩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8分)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2.这两段文字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请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他们的特点:(2分)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13.文中划线句子能否改成“虽然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但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为什么?(2分)

14.闰土“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想说的话是什么?请你揣摩语境、联系全文,把它补出来。(2分)

15.“我也说不出话”表达了我此时此刻什么样的心情?(2分)

(三)松开的鞋带和“衍射心理”(9分)

①挪威心理学家诺德斯克曾经在军队服役,并在一次军事演习中负伤,导致左腿永远比右腿短2、70厘米。那次军事演习是从深夜的紧急集合开始的,只有21岁的诺德斯克因为匆忙,穿在左脚上的鞋子的鞋带没有系紧。在负伤前的一个多小时里,他一直在想那根鞋带是否已经松开,以致可能在冲锋时绊倒自己,因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大腿中弹。实际上,那根鞋带一直好好系着。

②诺德斯克根据自己的经历,提出心理学上颇负盛名的“心理衍射论”。作为该理论基础的“细小事件衍射心理”一直是古典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之简称为“衍射心理”或“延伸心理”。

③“衍射心理”通常由琐细的事情引起,并常见于心理健康综合指标处于中等水平的人身上。引起“衍射心理”的事情最初容易被人忽略。由于情绪或者心理上的波动(例如焦虑、猜疑等),或者在一段时间内类似的事情发生数次(一般在3次或3次以上),甚至可能是类似于引起“衍射心理”的事情所发生的环境的重复出现,最终导致扭曲的心理漩涡,从而引起心理断层。

④生活中,“衍射心理”也经常发生。例如因为惦记着一个电话,和朋友出去玩时,频频地翻看手机,无法专心享受美好的时光;或者想着课后去买那串手链,根本不知道讲台上的教授在说什么;甚至隔班那个女孩的一次浅笑,害得你把脚下的足球传给了对方。这些都是“衍射心理”在左右我们的行为。

⑤“衍射心理”之所以著名,主要因为它是强迫症的前兆阶段。诺德斯克提出该理论后,改变了以往“强迫症不是渐进产生”的说法,但“衍射心理”并没有切实有效的疗法,更多的需要依靠个体自主地、及时地转移注意力。

⑥为大家提供两种减小“衍射心理”影响的方法。一种称为“深呼吸法”。做法是一旦脑子里反复思考某件事情时,要及时停止正在忙碌的工作,完全地深呼吸,然后观察周围的人或物,越细致越好,最好能够观察到这个人饰物的光泽、衣服的褶皱等。持续大约45秒至1分钟左右,心理状态就会平衡。

⑦另一种是“习惯覆盖法”。所谓习惯,心理学定义为“带给个体心理压力较小的行为”,因此,我们可以用习惯来暂时性的覆盖“衍射心理”。例如,你喜欢吃瓜子,那么在你发生“衍射”时,不妨按照你习惯的速度磕瓜子,使注意力逐渐转移,“衍射心理”也就不攻自破了。

16、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17、第④段画线句在本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18、请你依据文章内容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衍射心理”。(3分)

(四)(15分)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风?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棒棒糖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⑧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⑨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⑩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19、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上文结尾也写到了“落泪哭泣”,简要分析“眼泪”背后两位作者思想感情的异同。(3分)

21、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结合句中加点的词语作简要分析。(3分)

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

22、文章第④段的“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简要说说作者要“凭吊、拜谒”什么? “提醒”什么呢?(3分)

23、第⑨段划线句中“废墟的价值”,你认为是什么?(3分)

三、作文(50分)

24、题目:难 题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及考生姓名。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上一篇 : 桃花源记
下一篇 : 黄果树瀑布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