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一节新颖别致的阅读习作指导课

那个周一因事打电话给螺城学区的林荣辉副校长,偶然得知他周四要开一节公开课,与陈梅兰老师同课异构。首先是极为惊讶,作为一名资深副校长,一名公认的专家,不是上级指派任务,也没有任何级别的证书,这样自得其乐地师徒对擂,在我们周围是绝无仅有的。我想,这种行为的价值,己经超出这节课本身。因为成功的教师一般对自己上公开课极为慎重,有时县里要求一些学科带头人要履行职责来上示范课,有的还再三推诿。而林校长这样毫无功利之心,始终满怀激情地追求理想,这种纯粹,向善,令我很是感动。而作为朋友,每隔一段时间见到林校长,都发现他又有新的体验,或者思维方式,或者人生态度,或者学术观点,他的许多经典语言作为“林氏语录”在坊间广为传播。这样的林校长,他会上出怎样的课?我不禁十分好奇。

一节新颖别致的阅读习作指导课

带着吃惊、感动与好奇,周四,我满怀期待地如约来到螺城中心小学,欣赏了一堂令我无限回味的新颖别致的语文课。(具体设计见其实录

这节四年级上册《林中乐队》的特点,套用林校长概括文中沙雉表现的三个词:想法奇特,做法大胆,结果奇妙。

一、想法奇特

这是一堂原生态的课,它具有许多天然合理的健康基因——它没有公开课那样非常的境况和太多的负担,师生真实地投身于教学活动之中,没有受太多功利干扰,课堂中的真诚、自然、朴实、简约令人感动。细细一听,你就发现,林校长有两个特别的想法始终贯穿全课:首先,教是为了学。他的阅读教学不是为阅读而阅读,不是为教学而教学,如积累好词句,模仿构段方法思考一个生活话题,仔细观察发现出规律……这些指导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整堂课。教材本身己经退居其次了。其次,只教学生不会的。应该说,课文直白,学生基本都能读懂。林校长则充分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抓中心句,学会如何观察、积累、表达,如何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应该说,林校长这节课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这篇《林中乐队》,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能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林校长只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教他们开窍。看得出,林校长这样做,目的是提高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教的虽是一篇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读其他的书。

二、做法大胆

1、结合课文特点,实现了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的完美结合

整堂课中,阅读指导与习作指导两条线始终并行,去粗取精,抽丝剥茧地实现了阅读与习作的完美结合。应该说,这既是一节新颖别致的阅读教学课,也是一节成功的习作指导课,甚至比一般的习作指导课还要完整有效。既有例子,因为课上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教材对习作的示范作用,找出语言表达的典型规律,如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又有习作的方法,如要按一定顺序,要写出具体内容;还有典型片断,如“沙雉特写”,并且还有从扶到放的仿写练习……(我评课时说到这儿,教师们连连点头)与此同时,他抓住课文的构段特点,即围绕中心句展开详细叙述,学生们会体验到课文背后隐藏着如此之多的奥妙:一个词可以有感情地读,一个段可以提炼出这样可模仿的套路,一篇文章这样句子重组之后读了味道就完全不同了。

这既是对如何读的指导,写的指导,又是理解课文的促进,更是一种巧妙的“讲析课文”的隐身术,于是,全都化解在现场的自然生成之中,没有什么拘谨和刻意。这种对话的空间多次出现在课堂之中,是因为在这个课堂里没有紧针密线的过渡预设,少有处心积虑的环环相扣和四平八稳的谋篇布局,更少有延伸拓展的资料堆砌。课堂自然而宽松地因势发展,客观上为面向学情的现场对话赢得了空间。

2、删繁就简,整体架构,立体推进

林校长从课文中找出一处或两处最能折射全文的语段,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再精心设计几个主问题,如“曲子”?“乐器”?“唱法”?“奏法”?这些主问题能支撑起一段集中、丰富而深刻的思维活动,能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和情绪,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带到自主阅读、深入探究的鉴赏情境中去。

评课时,有很多老师问:这样放手行不行?课文要不要层层剥开,句句剖析?我替林校长作了回答:一是大班化,如果周而复始地“问——答——讲”,只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恶;二是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这样肢解课文,只会更糟糕。因为一篇课文到手,学生没有对它的篇章结构、思想内容、作者态度有一个初步的把握,就来“你喜欢这段,你说说,你喜欢哪句,你谈谈,表面上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实际上零敲碎打,近于“瞎子摸象”。

所以,教学应善于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展开,其余内容则一带而过。林校长这样处理正印证了美国数学家哈默顿所说的一句话:“阅读艺术就是怎样适当地略过不必要阅读的部分”。

3、有效整合,内容精炼,活动紧凑

大班化的教学,有效应该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林校长这节课在内容及活动的整合方面作了示范。举个例子:我们的老师在讲课文时,会读一句,问:找出拟声词,好,把这个拟声词读一读。再问,这是个什么句,好,反问句,那改成陈述句如何?效果不好,对。那再往下读。这样的把课文剖得肢离破碎,学生上课的痛苦可想而知。对于小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放下其他事情,集中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课文之中,一气呵成地读完课文,而不是不断地用琐细的要求打断学生的阅读。就像一个人匆促地跑进一座完全陌生的大厦,停留在某幅画前欣赏半天,把握了细节却失去了整体。而且,对细节的过多关注有时会使阅读变成了漫长而迷茫的旅程,结果阅读的收获是“只剩下笔记”。请记住,欣赏语言必须要强调整体把握下的欣赏,没有整体观,那么,文句讲解就像在大海边拾贝一样,捡起的是微不足道的贝壳,失却的却是辽阔深邃的大海。

林校长对内容及活动的整合正是为了让学生得到辽阔深邃的大海,如重点词全部展示在一个屏幕上,五分钟解决。如重点问题通过标示、重组来解决。

不管教学设计有多少区别,有个根本点是永远相同的——都是给学生上课。既然都是给学生上课,就理应遵循课堂学习的规律性;就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就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就应该尊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林校长这节课正体现了这些根本要素。

三、结果奇妙

这是一节硕果累累的课,短短一节课,学生理解了课文,学会了某个习作的方法,明白了如何观察,如何积累,如何表达。而这一切,都是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活动中,真正体验到的,感受到的。打个比方说,一样的大家带学生到海边拾贝,别人忙于让学生看啊,这里有个海星,赶紧捡,那里有个小螺,快些拿。而林校长则不动声色地让学生仔细观察潮起潮落的规律,再观察成堆的贝壳如何被冲上沙滩,然后,他的学生用了布袋去装成果,而且天天有收获。这就是区别。我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只会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要求背熟再背熟的教师,定会激起孩子们的的伤心感,而然后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内心无比愤懑。”我想,林校长的学生是欢呼雀跃的,是幸福的。

这也是一节极具个性的课,那种幽默风趣,那种个性张扬,是豁达人生态度的体现,是大智慧的沉淀,是丰富学识的折射。课如其人,这是别人所无法学的。

应该说,这节课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作为种子的语文课,什么是综合的语文课,什么是积累的语文课,什么是属于童年的语文课,什么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课。

谢谢林校长,我的惊讶,感动,好奇,期待,都已经有了答案。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