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不能以想象练笔取代记实训练

今年三月下旬的一天,我前往一所学校听课。虽然已接近晚春季节,可那天天气依然很冷,西北风呼啸。湖面上仍结着冰;岸边的柳枝尽管泛黄,可还是僵直的;路旁玉兰树的花苞仍旧瑟缩着。只有拨开枯黄的杂草,才偶见一点点新绿… … 上课了。这是一节低年级写话课,内容是要求学生先观察春天景物的变化,然后写下来。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优美的动画课件:春姑娘翩翩走来,小河上的冰融化了,河水涂涂地流着;大雁飞来了,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春姑娘拉起小提琴,大地上微风拂煦,绿柳婆娑;春姑娘拉起手风琴,花园中百花盛开,争芳吐艳;春姑娘吹起长笛,田野里黄花摇曳,彩蝶飞舞。随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画面中的内容,接着便让学生动笔写下来。

不能以想象练笔取代记实训练

这节课,教师设计得很精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练笔的欲望。但是,教师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即:课前没有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环境中真实的景物变化,所创情境脱离当地真实的自然景象。让学生观看“人造的春天景物”来写话,无异于在教学生脱离生活说假话、空话、套话。也丧失了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感受、想象力的机会,使写话、习作训练成了无源之水。这节课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一、记实训练与想象练笔要并重

在写话与习作内容要求、训练形式方面,《语文课程标准》 针对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以及传统写话习作训练偏重记实,忽视想象练笔的弊端,指出:低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中年级,“留心周围事物”,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高年级,“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很显然,《 语文课程标准》 提示我们:在确定写话与习作内容、设计训练形式方面,记实与想象要并重、紧密结合。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书面表达的最初阶段,生活经验少,长于想象。为使他们对写话有兴趣,在确定写话内容、设计练笔形式时,教师更应适当增加些想象性训练——如看图画写话、拼图补图写话、听音乐写话、编写童话故事、畅想美好理想、续写补写等。这确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形式——它提供(或提示)了练笔内容,降低了写话难度,适应了学生的认识特点;在培养学生写话技能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陶冶。

然而,重视想象性练笔,决不是说就可以忽视或削弱记实性训练,更不是说就可以用想象性练笔取代记实性训练。恰恰相反,记实性训练一刻都不能放松,只能加强。因为它是小学阶段最基本的训练形式,融观察、体验、想象、表达为一体,是想象性练笔、应用性练笔、读书笔记等所有训练形式的基础。纵观小学阶段的写话习作训练,低年级,应由想象性练笔起步,鼓励并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同时注重观察、记实性训练;中、高年级,以观察、记实性训练为重点,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学生的想象性练笔、应用性练笔等。

二、要在记实过程中发展学生想象

写话与习作虽然是写作的起步阶段,但它仍是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想象与记实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为什么呢?

记实过程中离不开想象。如,由眼前的冰面,岸边刚刚泛黄的柳枝,想到用不了多久,自己就可以荡舟清亮的水上,在柔嫩的绿枝下穿行,与水中的小鱼共耍;看到路旁仍瑟缩着的玉兰花苞,想到寒风过后,它们就会争芳吐艳,用满树的笑意迎送过往的行人… … 可见,如果没有了想象,表达的内容就像花儿没有水分。

同样,想象也离不开生活实际。就是练习写纯想象作文,也必须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这样,想象才真实,思维才缜密,写话或习作内容才会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也只有这样的想象,才会促进学生更好地留心生活、认识世界、逐步提高书面表达水平。简而言之,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这是把事物特点写具体、表达内心真情实感的基本方法。一旦教学生掌握这些并养成习惯,他们的写话或习作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真情。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