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栽花”与“开花”──《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背景】

“栽花”与“开花”──《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我所教的三班和四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班。三班上课发言活跃,课堂气氛热烈,但往往不能准确深刻地理解文本;四班上课发言较沉默,课堂气氛沉闷,但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有真知灼见。

这次我所上的课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文章以一个小学刚毕业的女孩子独特的视角,展现出对成长的困惑、感慨、无奈以及坚强。成长的问题正是七年级学生将要或正在面对的。故我将学习目标定为:“通过品味文中动情的句子,感受成长,正确面对成长中的不幸和挫折。”整堂课设计以“品味—发现—感悟”为基本过程,策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最终实现知识、情感、能力的整体提高。

【课堂实录】

〖片断一(在四班上课)〗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让我们介入到一个同龄女孩的生活中。文中哪些句子或情节让你感动?你从中想到了自己哪些相似的经历或感受?

(沉默。终于有一个学生举手,我有些高兴)

生1:文章结尾我听说爸爸出事后说“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让我有所感动。因为我记得我奶奶去世的那一天,爸爸同我说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的镇定,这样安静。

(他的话音刚落,班级中陆续又举起了许多手)

生2:文章中“爸爸没说什么,打开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情节让我感动。由于家住得很远,爸爸妈妈把我托付给市区的一户人家,我经常想他们。我身上曾经被他们打过的地方,隐隐约约还有伤痕的印记,现在看到它们都不免有些亲切感。

(边说,她的眼圈就红了。坐下后,她默默地抹着眼泪)

生3:文中英子小学毕业典礼上“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让我感触颇深。我的小学毕业典礼上,也是这样的,大家都哭了。

生4:文中“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这句话令我感触颇深。父母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没有时间来顾及我,家里便经常只有我一个人,周围的邻居有时见到我,就对我说:“你大了,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

(她说不下去了,忍不住呜咽起来,最后干脆趴在桌上哭了)

要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讲到了面对亲人逝去的悲伤,讲到面对成长困惑的无奈……学生们被感动着,我也被深深地感动着。我的情感、学生的情感都完全融入到课文中去了。但作为教师,我有责任引导学生从更高的境界去看待成长。

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无法避开命运突如其来的安排,但我们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选择逃避,选择脆弱,也可以选择镇定,选择坚强。读了这篇文章,面对自己的成长,请谈谈你的想法。

生4:读了这篇课文,不知是什么力量在我心中沸腾起来,它想让我明白成长的真谛,让我做一个大人。

生5: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成长。小时候觉得无所谓的事现在想起来会那么痛;小时候可以无忧无虑,现在却忍不住处处替别人着想。

生6:面对成长,我会选择勇敢地接受做大人的过程。

这节课结束了,面对着各自独特的成长过程,学生们显然已经开始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这节课的成功使我很兴奋。

〖片断二(在三班上课)〗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让我们介入到一个同龄女孩的生活中。文中哪些句子或情节让你感动?你从中想到了自己哪些相似的经历或感受?

(话音刚落,三班学生的手便雨后春笋般地举了起来。这时,有个别学生脸上呈现出笑容。我有些不能接受三班学生的这种轻松的状态)

生1:我最感动的是文章结尾我听说爸爸出事后说“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因为我记得我爷爷临终前,妈妈叫我赶快到医院里去,我就是这样的安静。

这同四班如出一辙,是我意料之中的。但始料不及的是在四班,这席话引来的是一片渐至忧郁的空气和渐入佳境的教学效果,而在三班我却又看到了有几个学生脸上浮现出笑容;在四班,这席话引来的是一只又一只高高举起的手,而在三班,却使原来热烈的举手一下子沉寂了下去。

师:其他同学也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吧,说来听听。

生2:我喜欢爸爸逼我独自去银行这一段:“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小时候,我妈妈叫我一个人去买酱油,我从来没有一个人去买过东西,只能硬着头皮去,最后成功了,从此我就会一个人去买东西了。我觉得我长大了。

生3:我喜欢“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我有一次去钓虾,钩住了水中的水草,我不敢下去摸,最后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我就下去摸了,虽然不小心摔了一跤,弄得满身是泥,但我闯练过来了,很有成就感。

其他同学一片嘻笑,教室里的空气很轻松,沉寂下去的发言又热烈起来了。天哪,文中那么深沉的感情,到了这儿竟变得如此轻松。欲说这不是成长吧,可又确确实实是一种成长的经历;欲说这是一种成长吧,却又不是文中想告诉我们的成长感受。我真是哭笑不得。尽管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却始终无法让学生们体会到英子那种成长的沧桑感。这堂课让我感到很沮丧。

【反思与讨论】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材料中发现自己,从而提升自我意识呢?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师要善于做“栽花人”,而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开花的过程”。在这堂课中,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中发现自己的生活,再对照文本自觉获得有益的启示,从而推动了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觉识。虽然在三班上课的效果不如四班,但也毕竟是他们自己的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这一意义来讲,这两堂课还是成功的。

其次,同样的“栽花”,为什么在不同班级却开出了不同的花?在四班,当有一个学生讲到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时,引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共鸣,学生们发现了文中作者希望读者能感悟到的东西;然而在三班,虽然也有一个同学讲到了同样的内容,却没有引起别的同学的注意。相反,他们注意到的却更多的是童年生活的趣事。不同的班级对同一文本的发现是有天壤之别的;但同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对同一文本的发现却又是大同小异。是什么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发现呢?

我感到每个班级都有一种潜在的班级情感特质,这种共同的班级情感特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关注点,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以及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发现和体悟,从而在课堂中使每一个具有不同情感特质的学生暂时抛开了个人本有特质,呈现出班级共同特质。

第三,影响班级情感特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我想,主要因素不外有二:班主任的影响和班级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本节课是七下年级开学初上的,班主任的影响尚不十分明显,更多的则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并不在于多数人,而在于课堂上举手发言最活跃的少数学生。

在四班,这几个学生除一人外,其余都具备了较广的阅读面,理解能力相对较强,感情细腻丰富;而三班发言积极的几个学生则截然相反:他们阅读面窄,感情较单纯,理解力较浅薄,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流于形式。也正是由于班级中这些活跃的学生相映成趣的发言,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班中沉默的大多数。久而久之,便在课堂中形成了整个班级的情感特质。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