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教案教学设计4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教案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教案教学设计4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苏教版“文明的对话·认识与沟通”板块,和前一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在同一板块,本文在板块内属于选教或者自我阅读的内容教学要求和上一篇接近一是进一步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提高自己对中西文化认识的见识;二是人文教育上,了解并亲近祖国文化,辨别并善待外来文化;三提高思考和辨证地认识问题的能力,体会议论文的结构和写法教学仍然以多读,把握信息,思考归纳为主;进一步学会探讨问题本文安排自学,由于课文比较长,不能蜻蜓点水式地走马灯一过了事,既安排自学,就要学习到位,课上给足学生时间

教学目标:

⒈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⒉能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⒊认识各种常见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

⒋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陈炎,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87年,2000年分别获山东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周来祥和曾繁仁教授,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兼任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史哲》杂志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和编辑工作,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为中国美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出版《积淀与突破》、《陈炎自选集》、《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等学术专著多部由于上述研究,陈炎教授曾获“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跨世纪文学评论一等奖”、“刘勰文学评论奖”等多项奖励和“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社会科学突出贡献者津贴”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文史哲》杂志主编

二、解题: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是一篇文化批评论文文章的题目是论题,就是揭示论述的范围如果将它补全了,就是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资源的角度看两种文化的短长,以及由此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三、教师提供如下资料: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从文化是一种资源的角度出发,运用文化比较的方法,探讨中国与西方文化的短长

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了全文的理论支撑点,即打算从文化结构上,也就是从根本观念上,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考察,因为一切文化现象都受一定文化观念的支配,接着又把自己的方法,律定为在宏观的视野下,用文化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进而提出了自己潜心研究的结果

论点的提出,是有一个程序的先从“资源一矿藏”人手,揭示出大思路,再提出自己所取的角度和方法:从宏观视野下来考察,运用文化比较的方法最后引出考察后所得出的论断对于作出论断的依据和来源先交代清楚,提出论断,为后面的分论作出了总体安排

第二部分(第2—6段),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长短优劣的具体比较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3段),西方文化的呈现方式、根本观念及其长短优劣”

第2段,先紧承上段,谈感性生命的极度表现接着举例分析接着笔锋一转,阐述了西方人这种对于人类感性生命力的探究和追求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举例分析,在举例中,前后的例子有层面的关系段末笔锋一转,阐述了西方人这种对于人类理性生命力的探究和追求所发挥的作用

论述西方人在感性生命和理性生命进行探究,是分开来讲的,两者内部的层次、表达方式(句式、逻辑论证的方法)都是大体一样的

第3段,谈西方文化这种对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两极的极端追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层(第4—6段),中国文化的呈现方式、根本观念及其长短优劣

第4段,中国文化呈现的样式及优劣

作者从剖析中国人文化观念人手,指出了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的实质:蔑视竞争、压抑冒险热情进而点出了它的后果,用了“不仅……而且”的递进句式,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接着举例说明接下去,谈中国理性生命方面的状况文章认为中国文化在理性生命方面的传统精神的实质是注重实践,忽视思辨,这种倾向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顺下去,通过实例(圆周率、祈年殿)和西方科学建树相比,指出我们没有也不可能建立如同欧几里得、牛顿那样的数学与物理的理论体系段末,形象地吐露了自己的感慨:“理性的翅膀一旦绑上实用的铅砣,就难以高飞远举了”

这一段也是从源头说起,先分析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观念的实质,从感性生命方面谈到了理性生命方面感性生命方面使得中国人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和竞争,只能产生出以延年益寿为指归的健身运动再从理性生命方面展开,指出由于只注重实践,忽视思辨,影响了科学体系的建立,应用的仍是演绎论证,从因推导到果

第5段,中国文化的特征

在综述以后先谈成就,用了一个“不仅…小也不仅……而且……”的递进句,列举了文学、艺术和工艺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样式或品种,最后归结到古人艺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再从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入下去,比较了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与西方知识分子(经院哲学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追求,突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修身养性、文章著述和处世待人方面的特点

第6段,在比较中谈中国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带有艺术化和工艺化的影子,显现出中国与西方文化各有短长

这一部分采用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各自分述,在分述之中进行了初步的比较,最后在解释中国文化的特点时再做进一层的比较作者从自己琢磨出来的理念出发,通过演绎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验证了作者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7段),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

第7段,采用反面论证的方法,批评在接受西方文化方面的种种似是而非的论调

第四部分(第8段),正确认识和估价中华文化传统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本段从现实情境出发分析中华文化传统的社会功能先从形而下与形而上两个层面展开

全文是从中国与西方文化观念的根本差异说起的,这种差异是从显性的文化现象浸入到隐性的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中间部分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比较出中国与西方文化差异的所在,他们的所长与所短接下去,是反驳两种对于接受外来文化和对待自身文化的似是而非的论调最后探讨继承中华文化传统的价值和意义

问题思考:

1.对于中西文化的特征,作者潜心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2.“资源”和“矿藏”各比喻什么?

3.具体说说西方文化的呈现方式、根本观念及其长短优劣

4.作者谈西方文化时,举了哪些例子?论证什么观点?前后例子有怎样的层面的关系?

5.中国文化呈现的是怎样的样式?有怎样的优劣?

6.“理性的翅膀一旦绑上实用的铅砣,就难以高飞远举了”理解这个比喻的含义

7.中国文化的成就有哪些表现?

8.第6段,在比较中谈中国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带有艺术化和工艺化的影子文中是怎样比较的?

9.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是什么?

10.作者批评在接受西方文化方面的种种似是而非的论调,有哪些论调?

11.如何理解形而下与形而上两个层面?

四、学生自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五、师生讨论归纳:

1.从文化结构上,也就是从根本观念上,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考察

2.谈感性生命的极度表现

3.西方文化这种对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两极的极端追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4.中国文化由于其根本观念形成了传统体育与科学均不发达的局面

5.中国文化,导致其艺术与工艺特别发达

6.中国文化的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带有艺术化和工艺化的影子,显现出中国与西方文化各有短长

7.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

8.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六、编写结构提纲:

第一段:(1节)中国与西方文化资源的根本差异(总说,正面)

感性-体育

西方(两极最发达)

理性-科学

中国(感性与理性相互交融)感性与理性两极均不发达

第二段:(2-6节)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优劣短长(分论)

西方:感性文化的极度表现(体育)-感性生命的生机

理性文化的极度表现(科学)-理性生命的强大力量

艺术-科学化(模仿说)体育化(宣泄说)-失去审美情感的魅力

中国:感性生命(体育)-知足、容忍(蔑视竞争、压抑冒险)-气功、太极(艺术化)

理性生命(科学)-知行合一-(只注重实践、忽视思辨)没有理论体系(工艺化)

艺术和工艺特别发达 文学

工艺

第三段:(7节)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反面论证)(进一层)

第四段:(8节)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再进一层)

七、讨论结构特征和论证方法以及语言特点

1.递进式结构

2.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法

对比把握住相应的范畴进行比较,显得条理分明

举例有代表性,表述点到为止,比较概括

3.语言:㈠干净利落,用词造句注意把握分寸

㈡ 笔锋带感情如:用“邯郸学步”讽刺全盘西化

八、问题探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分别从不同领域论述了文明对话的意义,两篇文章有那些异同?

明:同:结论大致相同,两种文化应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异:《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以历史考察探究两种文化的关系正反对比揭露错误认识和偏见的失误所在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着眼于现状的分析,两两比较,从文化结构到具体领域比出两者的差异短长

九、布置作业:

完成《评估》上的作业

第2教时

要点:班级交流思考笔记

过程:

一、自由组合交流,推选发言代表

二、代表发言

三、教师出示参考答案:

1.对于中西文化的特征,作者潜心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西方文化在感性与理性的两极最为发达,在感性一极,表现为体育活动;在理性一极,表现为科学活动中国文化在感性和理性的两极都不发达,而发达的是感性和理性之间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的艺术和工艺)

2.“资源”和“矿藏”各比喻什么?

(作者把文化比作资源,这里的文化指一切的文化积累、文化现象,是表层的、无序的,但又是可以亲切感受到的‘而把潜在的、里层的理念性的东西,也就是文化观念,比作矿藏)

3.具体说说西方文化的呈现方式、根本观念及其长短优劣

(对人类感性生命力的探究,属于一种肉体上的沉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因而凡是能够实现考验人类感性生命极限的地方,他们都会设置比赛项目;对人类理性生命力的探究,属于一种精神上的沉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凡是能够实现考验人类理性生命极限的地方,他们都可以进行科学实践其弱点在感性和理性的中间地带,后果为艺术和工艺不够发达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有着制约作用西方艺术常常为了刺激人们生理感官、满足人们的生理欲望,陷入某种误区,同西方古典艺术一样,“多少失去了审美情感的独特魅力”)

4.作者谈西方文化时,举了哪些例子?论证什么观点?前后例子有怎样的层面的关系?

(以体育活动为例,包含有:攀登绝壁、潜人海底、悬崖跳水、赛吃比赛论证西方人的体育活动的根本落脚点,是对人类感性生命力的探究,属于一种肉体上的沉醉;又以科学研究为例,包含有:微观世界、外层空间,波与粒,时与空论证西方凡是能够实现考验人类理性生命极限的地方,他们都可以进行科学实践这几个例子也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而是一个比一个趋于极端,直至似乎不能理解的地步)

5.中国文化呈现的是怎样的样式?有怎样的优劣?

(中国文化由于其根本观念形成了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均不发达的局面这种倾向带来的后果是“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发育不良”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的实质:蔑视竞争、压抑冒险热情中国文化在理性生命方面的传统精神的实质是注重实践,忽视思辨,这种倾向的长处是使我们的民族免于陷入宗教神秘主义的精神误区,但也“限制了我们知识构造的自由空间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我们没有也不可能建立如同欧几里得、牛顿那样的数学与物理的理论体系影响了科学体系的建立)

6.“理性的翅膀一旦绑上实用的铅砣,就难以高飞远举了”理解这个比喻的含义

(由于实用主义的影响,我们难于建立科学体系)

7.中国文化的成就有哪些表现?

(文学、艺术和工艺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代表性的样式或品种,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与西方知识分子(经院哲学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追求,突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修身养性、文章著述和处世待人方面的长处先秦的诗经和楚辞、汉代的辞赋、六朝的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时代的小说这些纯艺术的上乘佳作,工艺精品:仰韶的彩陶、良渚的玉器、殷商的青铜、汉代的石像、唐代的三彩、宋代的泥塑、元代的青花、明代的园林、清代的宫殿)

8.第6段,在比较中谈中国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带有艺术化和工艺化的影子文中是怎样比较的?

(先将中国的体育活动与西方的体育活动相比,分析它是如何艺术化了的采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涉及了中国和西方一些体育领域,揭示了中国体育的长项与短项再将中国的科学活动与西方的科学活动相对比,指出中国传统科学的本质属性: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经验与思辨的结合进而以“四大发明”为例,验证上述观点)

9.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是什么?

(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0.作者批评在接受西方文化方面的种种似是而非的论调,有哪些论调?

(其一,西方科学比我们先进,因而其他方面也一定比我们发达,因而不仅在科学上要向西方学习,在艺术上也要向西方靠拢作者运用了系统论的观点,主张以系统结构的功能作用来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系统结构内在诸元素之间有一种自组织、自协调的功能,并且能够通过这种功能的作用来满足系统的基本需要认为不应该用某种文化中的单一元素作为衡量文化的惟一尺度其二,认为科学才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要素,艺术和工艺是有之不多、无之不少的,作者认为我们并不否定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必要性,但是对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应该有全面的认识,形成健康的文化心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文化更加丰富,更加健全而不是邯郸学步)

11.如何理解形而下与形而上两个层面?

(“形而下”的层面指有形的可见方面,“形而上”的层面指无形的理念方面)

四、看读本,完成作业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