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材解读之一

何伟俊·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材解读之一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兴化市教研员何伟俊 文本解读

这篇课文表面看写的是樟树,主要的文字也是写樟树,其实,还是写人。任何一种自然之物、外在之物,写到文章里,特别是写到文学作品里,就灌注了人的主观情感。“借物喻人”,要不要教给学生,要教。但是,怎么教,有讲究。如果,只是把这个概念、名词教给学生,很容易教。这里有一个理解的问题。这篇课文有这样几层理解。首先,宋庆龄对两棵樟树的理解。在宋庆龄的情感世界里,这不是普通的两棵樟树。周总理劝她搬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我们在什么时候才会“不肯”离开某个东西,才会“舍不得”某样东西。这可不是一般的情感。可以说,这两棵树,已经融进了宋庆龄的情感世界之中。在宋庆龄眼里,这两棵树也许不仅仅是树了,成了她生活的伴侣,成了她的某种精神寄托。那么,这两棵树,何以让宋庆龄情有独钟呢?当然,宋庆龄没有明白告诉我们,我们的理解只能是猜度。樟树不高,可以让人亲近;樟树枝叶稠密,树荫庞大,给人荫护;樟树枝干粗壮、蓬蓬勃勃,给人以力量感和生机;樟树有永久的香气,虫子怕它,保持着自身的高洁。这些是不是宋庆龄舍不得的原因呢?也许是的,也许还有更多的理由。第二,作者对宋庆龄的理解。文章的作者是茹志娟。作者听到宋庆龄舍不得离开这两棵樟树,并没有像记者一样去采访宋庆龄,把这个问题弄明白,而是去揣摩宋庆龄的心思,去探寻宋庆龄隐秘的内心世界。这样,虽然不会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却给了作者和读者更大的想象的空间。这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理解,一个革命者对另一个革命者的理解。第三,读者对作者的理解。作者理解的宋庆龄是怎样的呢?这是读者要通过文字去解读的秘密。第四,读者其实不仅仅是理解作者,同时也在理解樟树,理解宋庆龄。

这样的理解,并不是说都要教给学生,而是我们有了这样的理解,有了这样的理解的过程,我们才能感受到语言的生命。当我们进到人的内心世界,当我们理解了语言,语言就会像一架乐器,奏出不同高度的心灵活动。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