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春酒》评课稿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的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被乡愁所紧紧缠绕。琦君作为一名台湾作家,故土难离而离了又难以再回的愁绪深深困扰着她。《春酒》介绍了故乡过年的风俗,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用富于童趣的语言写出了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春酒》评课稿

功效之一——“补”。

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思乡、怀旧是人们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琦君是怎样把这种内心情感外化成语言表达出来的呢?我先给大家读一段,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朗读课文后,老师作品读批注的示范:“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总是”写出了母亲相当自信。“只能”、“舔”强调了八宝酒的功效“太补了”,对我谆谆告。

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温柔慈爱溢于言表。趁着母亲不备,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瞬息之间“好几回”下手,动作之快,令人称奇,全不顾“流鼻血”的后果了,足见“八宝酒”对我的诱惑。机灵、调皮、可爱的情态跃然纸上。——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怀念,对天真童年的追忆。

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细节描写,抓住了人物的细小动作、简短的话语或细微的表情,写得富有情趣,乃至一字传神。现在,请每个同学都来当一回点评专家,找出关于母亲、童年、风俗人情的一些细节,像我这样读一读,品一品,写上批注,然后和大家交流。

写批注是培养集阅读思考、揣摩品味、文字表述、语言积累等能力于一体的最佳途径,如果没有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和积累,体验和感悟就成了无本之木,语文味儿就成了无源之水。课堂上,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积累情感的体验,积累表情达意的美妙方式。在这里,洪老师真真切切地引领着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实实在在地教给学生积累语言、体悟情感的方法。虽然气氛不是那么热烈,场面不是那么热闹,但学生就此学习了一种“咬文嚼字”的好功夫,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包括思考发现、文字表述、规范书写等,洪老师都作出了明晰的示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在这堂《春酒》里,实实在在地得到了“语文味”的滋养和补益。

功效之二——“醇”。

老师深谙语文课上朗读的功效,也熟稔朗读指导的技巧。

首先,老师用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了朗读的标准和榜样,再通过鉴赏品味来享受文中流溢的情意和跃动的情趣,然后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怎样读出这个细节中人物的情态?怎样再现琦君的眷恋之情?

朗读母亲的两句话时,前后语调一样吗?

(不一样,前者响亮,因为自信;后者温柔、亲切、语重心长。)

哪些词语要强调?怎样强调?

重音强调“总是”、“只能”、“舔”、“好几回”等,再现母亲的自信、得意,“我”童年时的天真、欢乐。

轻声强调“偷偷”(比较一下此处的重读和轻读,效果不言自明),再现“我”童年时的机灵、调皮。

延音强调“明目的哟!”(自信、开心)、“太补了”(温柔、慈爱)等。

各同桌同学分角色朗读,再现这个富有情趣的细节。这里的朗读,不是放羊式的漫无目的雁过无痕的滥读,而是在老师的示范引领下从容的试读、练读;这里的朗读,不是滥竽充数千篇一律的齐声拖腔唱读,而是每个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而表达的美读;这里的朗读,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而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排练场。老师的朗读指导,也不是在理解、赏析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老师在学生细心地体会、感悟了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意后,教给了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读好停顿、重音、轻读、延音、语调、速度、节奏,包括读长句时该怎样换气),留够时间让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朗读时,老师专注地听;朗读之后,坦诚地加以点评。学生就在这样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读中再次获得情调韵味,一步步地贴近作者,触摸心灵,引起共鸣,学生读后音过情留,口有余香,字字句句仿佛出于己之口,浓浓情意仿佛出于己之心。可以说,只有对文本语言作这样的反复朗读,才能使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形成积淀,这不仅仅是感悟、体味语言的需要,也是一种美感与气质的熏陶。老师就很到位地用“朗读”这道工艺调出了《春酒》中香醇的语文味儿。

功效之三——“洌”。

这节课坦诚地呈现了常态下的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我不由得想到了“泉香而酒洌”中“洌”这个字。何谓“洌”?清澈,简约,素净是也。

其一,教学环节简约、素净。由视频“周末学生小鸟归巢般地飞回家”和“过年时远行的人纷纷踏上回家的路”,引出“漂泊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往往每逢佳节不得回”的话题,极自然地导入:女作家琦君,在过年的爆竹声中,就只能把酒话往事,遥寄思乡情了。然后抓住文眼“家乡味”,识春酒,知文意;品春酒,懂琦君;醉春酒,享韵致。最后借助诗歌和音乐的抒情力量,渲染气氛,让学生带着《春酒》的余香,也写几行温润芬芳的文字送别琦君,祝愿她回家的路上,一路走好!整堂课没有如火如荼的繁花似锦,有的只是洗净铅华的素朴和本真。特别是针对我校绝大部分的远离家乡学生来说,更是情真意切。

其二,教学语言清新、蕴藉。老师与学生对话时的语言,总是那样地温润、柔美,散发着芬芳的语文味儿。如:课前导语“童年是一首歌,总在想家的夜晚轻轻吟唱;故乡是一杯酒,月明中流淌着醉人的芬芳”,伴随着萨克斯音乐《回家》,氤氲出温暖、甜蜜、眷恋的情绪氛围。又如:“家,是我们远离时永远的回程票”,“听琦君讲述过年的往事”,“叶落总要归根,梦中应识归来路。或许,此时此刻,琦君的芳魂正载着那杯春酒跨越海峡——回家了”等等,老师品出了春酒之味,再调动自己的情感力量,用语言、眼神、动作传递给学生,使这种“味儿”弥散于课堂之上,如清风明月拂过学生的心灵。

其三,教学手法质朴、敦厚。老师的教学手段不花俏,不邀宠,她只是真诚地坚持着,教会学生用批注法从文本中抓住富有情趣的细节,从细节中抓住关键词,从关键词探究进去,回味过来,读懂作者,体悟深情。当她像一个牧羊人,把学生引领到肥沃的草地上去以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了。在别人的眼里,这时的课堂也许太静了,太闷了,太不活泼了。但是在老师的心里,她关注的不仅仅是几个“佼佼者”的个性品味和精彩表达,而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去读,去想,去品,去写。其实,静如潭水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正在“动”,沉醉地品读,投入地思考,尽情地表达,与琦君的文本对话,与琦君的心灵沟通。即便是向学生推荐的课后阅读,老师也做得那样认真、实在,她不是让几个篇目在投影上一晃而过——那说到底是给评委和听课老师看的,而是很有诚意地把《桂花雨》、《小仙童》、《下雨天真好》等几篇琦君的美文印发给学生,并真诚地寄语:“愿我们的生活,多一分童真与善良,多一分诗意与温情,酿造一杯人生的春酒。”这种质朴、敦厚、务实的操作,不正是为学生积淀与丰厚着语文味儿,濡染与浸润着语文精神吗?——这是一壶属八宝酒这种道地的家醅

整节课流畅淋漓,思路清晰,点评到位,设计精巧,重点突出。学生兴致勃勃,发言面广,参与度高,双边活动活跃,教师语言丰富、准确,板书扼要精致。尤其是整节课激发了学生浓浓的乡情、童趣,强烈感受到了母亲对子女的亲情,使学生沉浸在“春酒”之中。

百百课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