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
当前位置 :
古诗两首

36《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反复朗读,结合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喜欢大自然的感情。

3.背诵课文,增加积累。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李白、王维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瀑布的诗词、文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引入课题

1.师即兴背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记住的古诗里,最喜欢的是哪一首?请勇敢地背给大家听一听。

2.师生一起回忆李白、王维的诗,学生齐背。

3.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诗人李白和王维。

4.揭题并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自学字词,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结合注解,试着自己了解诗的意思。

3.自学检查:

(1)读准生字读音,特别是“瀑”和“疑”。

(2)说一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描画诗歌

1.朗读全诗,说说通过自学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画诗歌:瀑布在太阳照耀下像有紫色的烟雾在缭绕,远看瀑布犹如一条白练,高高地挂在山川之间,从峭壁上一泄千尺,好像银河从天而降。诗人把这气势磅礴的景象囊括在四句诗里。各小组先把诗歌内容讲一讲,再合作画出一幅画来。

四、精读品味,感悟意境

1.展示各组图画,再读诗歌。按顺序让小组代表讲解图画内容。

2.全班争议:紫烟用在这里恰当吗?“三千、九天”是什么意思?你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再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体会“生、挂”的妙处,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

4.学生独自读全诗,体会诗歌在措辞和修辞方面的特点。抽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大家点评。最后教师小结。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6.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画面指导学生背诵。

五、拓展延伸

以朗读比赛的形式,交流搜集到的描写瀑布的诗词、文章。

六、总结学法,半扶半放学《鹿柴》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一起总结学法。

3.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自学提纲:借鉴前一首古诗的学法学习本诗;读准字音,把诗歌读流利;对照注释,思考诗句的意思,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小组内请教交流。

(2)依照提纲,学生自学。

4.合作讨论,解决疑难。

(1)小组朗读诗歌,组长汇集读不明白的地方,组内讨论。

(2)小组学习汇报:先报告讨论的问题,再汇报弄懂了什么,是怎样弄明白的?

5.指导精读,想象意境。

(1)学生读全诗,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分组读,说说哪两句写事,哪两句写景。

(3)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说给大家听一听。重点指导:“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衬的寂静,“但、闻、返、复”的意思。

(4)让学生讲讲“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6.背诵全诗。

六、延伸作业

把你搜集到的诗读熟,下节课准备开诗歌朗诵会。

附: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生动传神)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气势磅礴)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反衬出静寂)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映衬出幽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案设计
提要:多少年来,关于“白日依山尽”的解释众说纷纭,有的说写的是“朝阳”,有的说写的是“夕阳”,还有的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也有的稀里糊涂、模棱两可,这给小学语文教学《登鹳鹊楼》一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在小学师生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乱。本文作者通过多角度的剖析,确认“白日依山尽”写的是“夕阳”,从而解决了一个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关键词:王之涣鹳鹊楼中条山...
教学分析
〖“需要”〗有位老师上一年级新教材《雨点儿》一课。前面采取多种形式朗读了雨点儿的对话后,为了让孩子们深刻感受雨后的变化,她别出心裁地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比如:喜欢唱歌的学唱《小雨沙沙》;喜欢绘画的则在大展板上描绘雨后美景;喜欢表演的可以带上头饰演演课本剧。学生们看似都按自己的个性爱好各就各位去活动准备了,但你很快会发现没多久,唱歌组的同学声音越来越轻,无精...
知识扩展
古代的服饰以颜色、材料或质地等鲜明的特征,显示了穿者的尊卑贵贱或性别职业,故不少服饰词语成为某类人物的代称,有的甚至通用至今。我们将此类词语辑录如下:黔首: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代指平民。巾帼:古代妇女戴的头巾,故代指妇女。黄冠:黄色的束发之冠。因是道士的冠饰,故代指道士。金貂:汉以后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饰,故代指侍从贵臣。黄衣:道士穿的黄色衣服,故代指道士。布...
练习题
内容预览:二五杜甫诗三首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2、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3、体会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学习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阅读答案
阅读《枣核》选段和《祖国》,回答文后题目。(共15分)(甲)枣核(节选)萧乾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杨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百百课(baibe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百百课 baibe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3